在噴涂工藝設計和質量策劃時,每個環節的檢驗、實驗方案應明確、詳細。 注意容易走入的誤區,應遵照以下幾種檢驗標準。
(1)自檢、檢驗時光線不足。尤其是噴砂工序,可能造成漏噴與后序繁瑣的返修。光線不足時,檢驗員和操作者可用光照儀測量,核對是否達到噴涂區亮度要求。一般以可清楚閱讀普通印刷品為宜。
(2)粗糙度檢測方法選擇不當。常用方法有粗糙度對照板ISO8503 、針式測量儀、烙印膠帶法。 選擇使用時,沒有評價各測量方法的測量精度、測量原理、與顧客要求的符合性和適用性。
使用比較樣塊時需注意粗糙度值是Ra還是Rz或其他,應與顧客要求的粗糙度值計量單位一致。粗糙度樣板有噴丸粗糙度比較樣板、拋砂粗糙度比較樣板、加工表面粗糙度比較樣板、鑄造表面粗糙度比較樣板、防腐表面處理Sa2.5等粗糙度比較樣板。 首先,各種樣板適用場合不同, 在顧客要求確定數值或公差范圍較小的粗糙度值時,鑒于其目測判斷誤差大,建議放棄使用樣板,改用其他方法測量粗糙度。
烙印膠帶法的特點是可測量平面和曲面, 測量準確。但是測量成本偏高。一般采用針式與膠帶法配合使用,用后者校正前者。
(3)沒有按要求進行漏涂點檢測。 對規范不理解或對該檢測方法不了解, 可能導致施工單位沒有在噴涂檢驗方案中進行漏涂點檢測。 有漏涂點會導致電解穿透屏障,加速腐蝕的形成。漏涂點檢測可以確定膜的連續性、穩定厚度,以幫助發現防腐層過薄、漏出金屬或存在針孔的部位, 也是結構復雜產品膜厚測量的有效輔助手段。 使用的儀器是電火花檢測儀。
(4)清洗后未檢測鑄件表面的鹽分, 誤認為清洗后鑄件很干凈, 沒有分析清洗過程中可能導致鹽分殘留的輸入因素。
鋼砂、清洗后與噴砂后的鑄件表面,都應該進行鹽分檢驗或抽檢,選擇合適的清洗劑和清洗用水,從流程上監控可能的鹽分污染。
(5)誤認為十字劃格法只能運用于膜厚不大于250 μm涂層。 對于十字劃格法,常有這樣的描述:“十字劃格法可以運用于膜厚小于250 μm的涂層”, 但膜厚小于250 μm的涂層, 也可用拉拔法測量附著力,只是十字劃格法不適用于膜厚大于250 μm的涂層的附著力實驗。特殊漆料如無機富鋅漆, 其典型厚度小于125 μm,但不建議用十字劃格法。 在使用十字劃格法時,需要根據膜厚區分劃格間距。 如果劃齒鈍了,及時修磨。
(6)判斷油漆有沒有干燥固化,用指甲壓摳,觀察有沒有壓痕(油漆未硬干,將顯示壓痕)。
以無機富鋅底漆為例,該漆的特點是漆膜薄(一般小于120 μm)、硬度大,不能用指甲摳的方法來判斷涂層固化程度。普通方法是用硬幣或硬物刮擦漆膜,目測只有少量漆粉掉落,則為基本干燥,此時才可做拉拔實驗或包裝發運。